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章 方寒的计划 (第3/3页)
但他们却不知道,这些电影任何一部都在原本位面花了无数时间打磨,他的宿主是在原有基础上再打磨一遍,拍不好就真的该一头撞死了。 这些电影,如果再让原班人马拍一遍,大部分可能比他的宿主拍得更好。 但这些香港公司连模仿的精力都懒得下,他们只想借个热度,拍个粗制滥造的跟风电影,趁机骗一波钱。 这些电影大部分除了名字相似,内容让这个年代的观众都看不下去。 所以,根本没有出现中原影业以一己之力带动香港电影飞速进步的情景,反而出现了一人活,全家死的场景。 原本位面被人跟风的电影,本身素质也高不到哪去,跟风者差也差不到那去,甚至有跟风拍得更好的情况。 但是中原影业的电影领先香港水准太多了,这些公司的跟风最多只能停留在表层,根本抄不到真正的精华。 倒是很多欧美电影人把这些电影当作了学习的目标,但人家学的是电影结构,是剪辑手法,是拍摄技巧,是真正深层次的精华,而不是表层的模仿。 几年后,欧美电影反而会因为中原影业的电影飞速进步,那时很多电影都会看到中原影业的影子,以及他们自己改良的新东西。 大佬正是看到了这个危机,才会抓紧培养香港电影的年青一代,不然这个位面的香港电影,就连短暂的辉煌都不会有。 目前,袁何平已经拿到了修改后的《醉拳》剧本,但公司要求他和导演组画出分镜头剧本,通过后才能开拍。 袁何平心里有些小情绪,他哪里会画分镜头,但这是中原影业的硬性规定,一个完整的剧本和分镜头剧本,在开拍前必须具备,不然根本不会通过制片部的审核。 这个规定足以把九成并非专业出身的香港导演刷下来,所以公司才会让他们去导演班进行深造,这些人必须去学真正的专业知识,一些好苗子甚至会通过《保护伞基金》去国外留学深造。 但现在情况特殊,所以允许这些人边学边拍。 公司给袁何平配了两个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导演,再加上同样在导演班学习的洪大宝和林怔英,《醉拳》的导演组居然达到五人之多。 这部电影是中原影业为陈龙拍摄的第一部电影,也是对这些香港业余出身导演的考验,如果在这种情况下,依然拍不出让人满意的电影,出来的效果还是和原版相近的质量,那么很多人就不具备培养的价值了。 许安华这时也在与陈韵文筹备自己的成名作《疯劫》,但这个剧本刚刚被罗峰打回,要求进行大改。 这已经不错了,要知道徐客递过两次剧本,结果连修改的必要都没有。 目前除了袁何平的《醉拳》,以及谭家名被打回去正在大修的《名剑》,就只有许安华的这部《疯劫》没有被直接枪毙。 这三部电影要拍出来,以中原影业的高审核标准,估计要明年才能问世。 但这就是中原影业成功的原因,现在的香港电影公司,就只有他们愿意花心血打磨一部电影。 很多香港导演也希望自己能慢慢打磨他们的电影,但那些电影公司早就看着中原影业的电影票房疯掉了。 他们只能看到中原影业赚得盆满钵满,却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,更不可能让自己的导演花掉数百万,浪费一年半载去制作一部精良的电影。 一句话,他们只是生意人,不是电影人。 所以几年后,香港也许会诞生一些新公司,但这些只为赚钱的电影公司只会剩下一两家,甚至连邵氏这样的大厂也可能倒闭。 罗峰和萧炎等人,实际上是在摧毁香港电影。 但破而后立,那种跟不上时代的东西,不如就让他们死掉好了,正好可以解放那些真正的人才到中原影业发挥天赋。 大佬将来会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电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流程,他会把制片厂和发行公司分拆,形成电影制片厂 电影发行公司 电影院线,三个独立的部门,这也是未来电影业的走向。 同样的,将来电视台也不会再自己拍摄剧集,而是成立专门的电视摄制厂、电视发行公司、全球性的电视网。 香港真正的人才不会被埋没,但那些混子就别想再吃这碗饭了,大佬要重建香港电影,那里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