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开局继承楚霸王之勇_第179章 神医华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9章 神医华佗 (第1/2页)

    一代宗师华佗。

    华佗医术高超,能起死回生,可以称得上与春秋时期的扁鹊齐名。

    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有《方技传》专门记载了其医学成就。华佗是名早期中西医结合的杰出医学家和外科医师,只可惜最后被其老乡曹操所杀,这也成为曹操不可抹去的大污点。

    华佗生平。

    华佗(145年-公元208年),字元化,一名旉(音fu,夫),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。主要作品《青囊经》已失传,被称为“外科圣手”、“外科鼻祖”,后世多用“华佗再世”“元化重生”代指医术高超的医师。

    华佗与董奉、张仲景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他年轻时曾在外游学,行医足迹遍及安徽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,努力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。他医术全面,精通内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,尤其擅长外科。208年,因遭曹操怀疑,下狱被拷问致死,享年六十三岁。

    华佗去世后,后世为纪念他,在河南许昌修建有华佗墓。1752年立石碑刻“汉神医华公墓”。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“华佗学术研讨会”,镌立“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”石碑一通。在河南周口市沈丘县有华佗冢,传说华佗就安葬在这里。2003年,沈丘县把冢前的道路更名为华佗路。

    神医医术惊世人。

    预知病情未卜先知者。

    因为华佗常年行医,接触的疑难杂症较多,所以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,能够神奇地准确预测到病人病情的发展。

    华佗曾经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,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置吕布于死地的陈登陈元龙。当时陈登面色赤红,心情烦躁,华佗让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,然后为他开药诊治。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虫子,华佗说陈登是吃鱼导致此病。并且告诉他:“此病三年后当发,遇良医才可救治。”三年以后果然再次发病,因为没有能够找到华佗,陈登年仅三十九岁就去世了。用现在的医学观点来看,陈登得的可能是绦虫病。还有一名患者徐某,因病卧床,华佗前往探视。徐某说:“自从昨天请医生针刺胃管后,便咳嗽不止,心烦而不得安卧。”

    华佗诊断后,说:“这是误诊了,针刺没有到达胃管,而是误中肝脏,以后饮食会渐少,五天后恐遭不测。”后来果然像华佗所说的那样身亡。这样的例子很多,这里只是简单地举这两个。

    早期麻醉术集大成者。华佗在中国医学上最大的贡献,就是发明研制了中国最早的麻醉药——麻沸散。他经过走访许多医生,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,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研制,终于试制成功。他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,患者服下后失去知觉,再剖开腹腔、割除溃疡,洗涤腐秽,用桑皮线缝合,涂上神膏,四五日除痛,一月间康复。华佗给他研制的药物起了个名字叫做“麻沸”。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