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章 暴发机会 (第2/2页)
新开始关注、青睐起了这片天地。 不过说实话,最终导致各种邮品价格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的关键因素,根源还在于股市。 因为上涨了一倍有余的股市,很快就会迎来政府的“十二道金牌”限制令。 十二月份,当“恢复涨跌停限制”的大令一下,终会逼得巨量资金夺路而逃。 可别忘了,有句话叫做按下葫芦起了瓢。 在挤出效应下,这些仓皇出逃的资金又该往何处去呢? 这年头的资金成本这么高,热钱可是不容白白搁置的。 于是选择涌向刚刚热乎起来的邮票市场,就成了这些“聪明钱”的首选。 这才导致了这一年真正邮市狂热的大爆发。 只是这种纯粹由资金体量抬升的市场必然不会持久。 一旦资金无法为继,或是主动撤出,“退烧”的日子也就到了。 1997年3月下旬,邮市到达顶峰,有一部分把邮市炒高资金开始撤退。 但股市经过充分调整,却已经由低谷开始回转了。 于是这种现象迅速扩散。 撤出的“热钱”凭借逐利的本能,又杀了个回马枪,竟然转身回到股市去了。 在港城回归前夕,它们又把股市推上了1510点的高峰。 所以这一年,其实是热钱玩儿得最炫也最酷的一年。 生生造就了“股邮双牛”啊。 虽然最终邮市变得一片狼藉,怎么涨起来的又怎么跌了回去。 可值得一提的是,在资金涌入邮市的时候,由于邮市的资金容纳量远远及不上股市。 短短的几个月里,体量比股市小许多的邮市,价格上涨速度的扭曲程度,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地步。 不但所有品种普涨,轮番上阵,平均涨幅远超股票市场数倍。 关键是没有任何交易规则限制。 到了最后,那可不是以天在计算变价,而是以小时来计算变价,堪称史无前例的夸张。 说到这里,最后还必须要说明一点。 别看卓群不通邮票,也从不关心邮票。 但他偏偏对这一次邮市的疯狂有着旁人难及的充分了解。 这是因为1999年,他毕业到《都市青年报》任职,接到的第一个实习任务。 就是要配合一个资深编辑,整理资料,出一期邮市文化副刊。 而这期副刊,主要报道内容就以反思1996年邮市狂热为核心。 所以说,卓群当时极为用心的工作经历,这时候可就占了大便宜了。 他对邮票知识的全部了解,全是有关这次邮市泡沫的情况。 他不但清楚的知道,这出邮市闹剧的始末、起因、发烧退烧时间点,以及种种后果。 甚至他还知道涨幅最疯狂的是什么品种,涨幅能到什么地步。 如果再仔细回忆一下,甚至他都有一定把握回想起各个品种轮番上涨的顺序。 那么好,想想看。 如果再加上炒邮票、小型张、邮币卡的所需成本远比股票少得多这一点。 那这岂不是老天爷为卓群量身订造的发财机会吗? 他要再不知道选择这个方向捞金,那简直是蠢透了! 当然,话说回来了,任何投机买卖都是以资金为王。 进入市场的门槛虽然低,但决定他最终从这个聚宝盆里能拿走多少的还是资金量。 就凭他自己的那点身家,顶多能凑个几百块。 费了牛劲,恐怕从中也只能赚个万八千的。 真要是这样,岂不是太可惜了嘛。 所以要想不糟蹋登上这趟财富列车的车票,就只能另外想辙。 力求多凑点钱,才能一口吃个胖子。 可又该从哪儿去筹措呢? 这年头,他一个手握空拳的大学生没地儿弄钱啊。 没办法贷款,贫困补助又太麻烦。 自己父母的日子够紧巴了,也不能跟家里要。 卓群这时候抬起头来,望着自己班里的这些同学。 目光炯炯的他,显然已经有了主意。 嘴角不经意的笑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