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67章 严阵以待 (第1/3页)
“报!殿下,左军准备完毕!” “殿下,右军准备完毕!” “前军准备完毕!” “中军准备完毕!” 八月初八,按照华夏的理念,这是个好日子,八对应着发财的发,华夏的大部分民众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,谁不希望能发财,改善自己的生活呢。 可这一年的八月初八,显然对于兴华军和郑氏来说都是一个无比特殊的日子,在升龙府北部的红河平原上,双方数万大军正在整齐列阵,一场大战蓄势待发。 为了这一仗,不管是兴华军还是郑氏,可谓是下了血本。升龙府这边,郑氏朝廷一共调集了五万余人守卫都城。城外,数万兵马列成数个方阵,前军由一万四镇兵构成,这一万四镇兵是从升龙府周边各地征集过来的,基本上等于是把周围的府县都抽调一空了,反正这一仗事关国运,打败了,郑氏可能就翻不了身了,所以郑主不顾一切,将周围的兵力全部拉过来对阵。 左右两军是升龙府原有的京军,郑主将其一分为二,列阵在左右两翼,京军的战斗力明显比四镇兵要强大得多,由他们固守左右两翼,应当很保险。并且京军当中的火铳队火炮队也都加强在两翼,可谓是兵强马壮。 而郑氏集团最最精锐的力量则是中军,中军由一万北河兵和从前线抽调的一万边军组成,包括五千轻重骑兵也全部集中中军之中,总兵力达到两万余,北河兵虽然是附属势力的军队,但是北河国地处偏远,这种偏远地区往往民风彪悍,所以北河兵装备差了些不假,但是战斗力很不错,郑主将府库里面的存货一股脑给了北河兵,这样北河兵的战斗力绝不弱于边军。 郑主则站在城头观战,一杆黄龙大纛竖立在城头,黎神宗在郑主的胁迫下也来到城头跟他一同观战。城下的士兵们只要一回头,就能看见自己的最高领导者和名义上的皇帝在背后督战。城下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世子郑祚,同时郑氏的大将,比如郑根、郑廷、黎文晓、韩进等人全部到场,可谓是集中了郑主麾下最精华的力量了。 郑祚的将旗在中军飘扬,他的周围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骑兵。人们常说人数满万,无边无沿,郑主站在城头往下看,五万多人马形成的阵列延绵数里,拥有非常宽大的正面,阵型的厚度也足够,旌旗招展、刀枪林立,郑主自认从来没有在一次战斗中集中过这么多人马,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强大的军容,即便是在对阵阮主的过程中,也从来没有同时出动如此多的人马。 不仅仅是城外的兵马,此刻郑威就站在郑主的身旁,在他的努力下,城内招募了五千民团,另外本身皇宫的几营禁卫军也在城内维持秩序,协助防守城墙。黎朝的军制深受大明的影响,虽然黎朝是反对大明起家的,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原创的军制,基本上也都是模仿大明。 比如大明的京军有三千营、神机营等等兵马,黎朝也建立了相应的部队,只不过画虎不成反类犬,只模仿了名字,没有模仿到精髓。郑主接管政权之后,这些禁军的编制也被保留了下来,比如此刻城内就有龙武营、神机营、选风营、奇武营等等六个营的禁军,只不过他们的营编制比大明的神机营之类的军队小很多,一个神机营少说数千人,郑主手下的禁军,一个营大约在五百到一千人不等,六个营总兵力也不超过五千,加上五千余民团,城内尚有一万人马。 如此看来,郑主手握雄兵六万余人,对方只有两万多兵马,三比一的对比,郑氏在一瞬间信心十足。 “尊敬的世子殿下,我的小伙子们已经准备好了,您可以随时下命令,我希望能到前面去作战,而不是在中间的位置。”城下军阵,郑祚正骑着白马,环视自己指挥的军队,各方阵的大将都挥舞令旗,示意已经准备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