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537.科举改革(求订阅,求月票、推荐票,求收藏) (第2/3页)
根基所在,武夫当政危害无穷,陈阁老熟读史书,应该知道五代十国之乱由。所以文官虽然有一些败类,但瑕不掩瑜,国家能够安定都是文官的功劳。”钱谦益反驳道。 “文官一家独大,国家安定只是暂时的。虽然没有兵乱的危害那么直接明显,但是日久天长之下却在不断腐蚀国家的根基,危害一点也不比兵乱小。” “以文御武固然免去了诸多兵乱,但是没有精兵强将镇守四方、征伐四夷,国虽大,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肥肉罢了。所以国家的最好状态应该是文武并立,文治武功一个都不能缺失。这一点安国军就做的很好,所以才能征伐天下,战无不胜。” “而且我们太过轻视杂学的作用了,一味用圣人之学治国,忽视了其他学说,使得我们千百年来固步自封,除了改朝换代,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发展。一千年前华夏大地是什么样,一千年后的华夏还是什么样,除了换了一个皇族,基本没有什么变化。” “看看安国军,诸学并举,讲究实用之学,拒绝空谈。不但领地里的百姓生活富裕,更是达到了我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。幼有所教、老有所养,无饥馑之忧、无夺命之患。家家户户都有钢制的农具和生活用具,衣裳可四时更新。这样的生活只靠读圣贤书就能创造吗?肯定不能。只要你们去看过安国军绵延数十里的钢铁厂和纺织厂,就会明白,你们眼中的奇淫技巧可以创造多大的财富,改变多少人的生活。” “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前,科举还要固步自封在四书五经、圣人之学上吗?” “我们需要懂算数、机关、器械、水利、天文、地理等各方面的人才,而且是急缺。不从这些方面选拔人才,难道还要继续选多得已经不能再多的诗书文人?” “安国公的理想是创造一个远超以往的新时代,不光要恢复华夏故土,甚至西域、东瀛、南洋都要纳入华夏范围。朝鲜和苏禄不过是我华夏走出去的第一步,还有更加广阔的土地等着我们去征服。你们确定要实现这样伟大的目标,科举选出来的羸弱书生们能够胜任吗?” “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,如果不想被这个时代所抛弃,我们都必须与时俱进。安国公目光长远、志向宏伟,如果不能跟上他的脚步,那么下场只能是被淘汰。时不待我,安国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你们争辩的。送你们一句安国公的忠告,不换思想就换人,这个世界不是少了谁就是末日的。” 陈新甲一通长篇大论,让钱谦益等人有些反应不过来了。 但是陈新甲话里的意思已经清楚无误的表达出来了,科举改革势在必行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,任何阻碍改革的人都会被鲁若麟无情的淘汰掉。 “天下读书人无数,这是要断他们的前程啊。”张慎言痛心疾首的说道。 “张阁老此言差矣。科举再怎么改革,能够参加科举的也只能是读书人,那些不识字的人安国公也不会让他们参加科举。安国公所改革者,无非是四书五经不再是唯一的科举学问,在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可以被录取做官。”陈新甲解释道。 “朝廷官位原本就有限,现在还要让给那些旁门之学,十年寒窗一朝尽废啊。”高宏图摇头叹息道。 “高阁老放心,安国公早有妥善安排。”陈新甲笑着说道。 “如何安排?”高宏图好奇的问道。 “化吏为官。”陈新甲吐出了四个字。 “化吏为官?”众人疑惑道。 “想必各位都知道,安国军中官员并未分为吏和官,只要有才干、有功劳,哪怕是一个最低级的官员也可以做到最高的官位,没有身份等级上的限制。安国公准备在朝廷也推行此法,打破吏和官的界限,可以自由升迁。那么这天下的读书人就不必非要考上举人和进士才能做